两个企业门前才多少冷清下来,我这才过去投简历,收的简历太多了,都必须用塑料绳捆好才能带走,两个小姑娘蹲在那里捆绳子,互相说笑聊天,我递过去简历还想问两句,不过也就是‘有没有休息日?薪资多少?实习期多长时间?..’这样的问题,虽然人家都写明白了,但多少聊两句能增加印象,万一能被录取了呢,我就问着,就听那两个小姑娘说‘没见过..流水线普工..都是本科毕业的..大本毕业的怎么应聘流水线呢..你那有多少简历?我这还不有好几百..嘻嘻,臭大专还应聘技术岗了..’我当时听了,心里挺难过,也挺灰心,本来还有点信心了,被泼凉水,我还投的是技术岗,看来没戏了。后来事实证明也的确没戏了,我没接到过面试电话,顺便说一句,那时候我家新安装了座机电话,方便多了。
说到千禧年,有个事情不能不提,也就是2003年的非典。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经历疫情。现在回想起来,首先是害怕,因为电视里,收音机里每天播报感染了多少多少人,死了多少多少人,不仅是国内,还有国外。其次是新鲜,怎么说呢,全民戴大口罩,所有写字楼、商场都开着窗户,公交车司机不但戴口罩还有眼镜,天天消毒。不过,对于我来讲,非典肆虐的那一年里,我几乎没戴过口罩,也可能是无知,也可能是豁出去了,反正也找不到工作,那时候心态不是很好,有点无所谓的意思。影响最大的是招聘会,不让举办了,全部改成网络招聘,也就是在那时候,国内的网络开始兴起,尤其是人才网站,比如:智联招聘。还有各种小的不知名的人才网站,有很多很多。老板们突然发现,人才网站真是个好东西!弄几个网页再加上个数据库,然后安排一帮人打电话,先问各个企业有没有招聘需求,然后通过收集来的简历再通知去面试,然后又搞所谓的会员制,双向收费,向企业收费也向求职者收费,要想找到好工作就先花钱,这样,坐在办公室里,钱就自己找上门了。那时候智联招聘别提多火爆了,我估计赚了不少钱!
网络对于我来讲,你别看我是学计算机的,但其实我接触网络还是在非典之后,因为那时候普通家庭如果安装网络是一笔开销,更多的开销是每个月都要交钱。就我家庭条件来讲,虽然有电脑也有座机电话,但网络的事儿还不敢想,可是,不想也不行啊,因为没有招聘会了,只能网上求职。所以,另一个记忆深刻的地方出现了:网吧!!
现在想想,网吧,尤其是当年的网吧,怎么说呢,我个人的看法就是:赚钱的利器!藏污纳垢的场所!乱!虽然,我也深陷其中。
我清楚记得网吧的价格,2元一小时的是最底层的网吧。2.5的,条件好一点了。3元一小时的最普遍,条件好,通风,有专人打扫。5元一小时的,我没进去过,不过听说提供饮料,没有座椅全都是沙发,两个座位之间空当很大,特别通风,环境优雅而且用的机器都是时下最强!最快的!各种游戏、电影看不完,玩不够!
我能消费的,是最底层2元的网吧,我常去的,是个底商改造的网吧,而且有半层地下室,里面也全都是机器,一个座位紧挨一个座位,两个人几乎手肘能碰到一起。一进门,你能闻到几种味道:烟味!臭脚丫子味!方便面味!臭袜子臭球鞋的味!厕所的骚味!空气清新剂的味...总之,绝对的混合型,女生闻到这股味就离开了,不敢进门。的确,这样的网吧这也不好,那也不好,无一是处,但,有一点,便宜!经常光顾的,还能再便宜!1.5一小时!包夜,12元,老顾客,10元!至于电脑,由于长时间运转,所以总出毛病,但有人会来修。上网速度也慢,但内部网还行,联机打个游戏没问题,包夜的话,过了晚上十二点,网管会开放内部网的一个硬盘区域,里面有最新的黄片,各种黄色游戏黄色图片,看不完,我常去的网吧号称黄片千部!韩日的、欧美的、非洲的,包罗万象,什么都有,不过我印象中,那时国内的还没有,不像现在,国内的遍地都是。
最早,我去网吧的初衷是为了投简历,找工作,可投几个简历,翻阅几个公司简介能用多长时间?一个小时足够了吧,剩下的时间呢,就是玩。可是白天,毕竟不像包夜合适,按小时收费,所以我白天很少去,我经常是花10块钱玩一晚上,需要准备几袋干吃面,一大瓶子白开水,然后就是白天在家睡足。
有一阵,国内严查网吧,因为北京出了个大事故,网吧着火,烧死不少人,其实在这之前,全国各地都有网吧出事故的,火灾是最普遍的,还有某某人因为连续上网猝死的也很普遍,再就是偷东西的,那时候手机已经渐渐普及,当然,我没有,也省去贼惦记着了。我常去的那个网吧也经常出事,大事故没有,但丢东西的,打架的,骂街的,赌博的(网上赌博),各种状况经常发生,警察和消防也经常过来检查,后来老板就想办法,不是熟脸不是老顾客一般不允许包夜,能包夜的都是比较‘规矩’的人,而且一过晚上九点,把门关上,外面招牌灭灯,从外面看以为是关门了,里面却是热火朝天!我经常去网吧,一来二去的和几个经常来的就熟悉了,其中有一个,他叫小刘。名字我就不说了,总之姓刘。小刘怎么说呢,和我同龄,他生日还
说到千禧年,有个事情不能不提,也就是2003年的非典。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经历疫情。现在回想起来,首先是害怕,因为电视里,收音机里每天播报感染了多少多少人,死了多少多少人,不仅是国内,还有国外。其次是新鲜,怎么说呢,全民戴大口罩,所有写字楼、商场都开着窗户,公交车司机不但戴口罩还有眼镜,天天消毒。不过,对于我来讲,非典肆虐的那一年里,我几乎没戴过口罩,也可能是无知,也可能是豁出去了,反正也找不到工作,那时候心态不是很好,有点无所谓的意思。影响最大的是招聘会,不让举办了,全部改成网络招聘,也就是在那时候,国内的网络开始兴起,尤其是人才网站,比如:智联招聘。还有各种小的不知名的人才网站,有很多很多。老板们突然发现,人才网站真是个好东西!弄几个网页再加上个数据库,然后安排一帮人打电话,先问各个企业有没有招聘需求,然后通过收集来的简历再通知去面试,然后又搞所谓的会员制,双向收费,向企业收费也向求职者收费,要想找到好工作就先花钱,这样,坐在办公室里,钱就自己找上门了。那时候智联招聘别提多火爆了,我估计赚了不少钱!
网络对于我来讲,你别看我是学计算机的,但其实我接触网络还是在非典之后,因为那时候普通家庭如果安装网络是一笔开销,更多的开销是每个月都要交钱。就我家庭条件来讲,虽然有电脑也有座机电话,但网络的事儿还不敢想,可是,不想也不行啊,因为没有招聘会了,只能网上求职。所以,另一个记忆深刻的地方出现了:网吧!!
现在想想,网吧,尤其是当年的网吧,怎么说呢,我个人的看法就是:赚钱的利器!藏污纳垢的场所!乱!虽然,我也深陷其中。
我清楚记得网吧的价格,2元一小时的是最底层的网吧。2.5的,条件好一点了。3元一小时的最普遍,条件好,通风,有专人打扫。5元一小时的,我没进去过,不过听说提供饮料,没有座椅全都是沙发,两个座位之间空当很大,特别通风,环境优雅而且用的机器都是时下最强!最快的!各种游戏、电影看不完,玩不够!
我能消费的,是最底层2元的网吧,我常去的,是个底商改造的网吧,而且有半层地下室,里面也全都是机器,一个座位紧挨一个座位,两个人几乎手肘能碰到一起。一进门,你能闻到几种味道:烟味!臭脚丫子味!方便面味!臭袜子臭球鞋的味!厕所的骚味!空气清新剂的味...总之,绝对的混合型,女生闻到这股味就离开了,不敢进门。的确,这样的网吧这也不好,那也不好,无一是处,但,有一点,便宜!经常光顾的,还能再便宜!1.5一小时!包夜,12元,老顾客,10元!至于电脑,由于长时间运转,所以总出毛病,但有人会来修。上网速度也慢,但内部网还行,联机打个游戏没问题,包夜的话,过了晚上十二点,网管会开放内部网的一个硬盘区域,里面有最新的黄片,各种黄色游戏黄色图片,看不完,我常去的网吧号称黄片千部!韩日的、欧美的、非洲的,包罗万象,什么都有,不过我印象中,那时国内的还没有,不像现在,国内的遍地都是。
最早,我去网吧的初衷是为了投简历,找工作,可投几个简历,翻阅几个公司简介能用多长时间?一个小时足够了吧,剩下的时间呢,就是玩。可是白天,毕竟不像包夜合适,按小时收费,所以我白天很少去,我经常是花10块钱玩一晚上,需要准备几袋干吃面,一大瓶子白开水,然后就是白天在家睡足。
有一阵,国内严查网吧,因为北京出了个大事故,网吧着火,烧死不少人,其实在这之前,全国各地都有网吧出事故的,火灾是最普遍的,还有某某人因为连续上网猝死的也很普遍,再就是偷东西的,那时候手机已经渐渐普及,当然,我没有,也省去贼惦记着了。我常去的那个网吧也经常出事,大事故没有,但丢东西的,打架的,骂街的,赌博的(网上赌博),各种状况经常发生,警察和消防也经常过来检查,后来老板就想办法,不是熟脸不是老顾客一般不允许包夜,能包夜的都是比较‘规矩’的人,而且一过晚上九点,把门关上,外面招牌灭灯,从外面看以为是关门了,里面却是热火朝天!我经常去网吧,一来二去的和几个经常来的就熟悉了,其中有一个,他叫小刘。名字我就不说了,总之姓刘。小刘怎么说呢,和我同龄,他生日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