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祝贺张宁封王,虽然没有“朝廷”赏赐敕建的王宫,更没有受封典礼,所谓封地也是张宁自己的人马拿性命打下来的,但正式封号无疑意义重大,至少在建文余臣内部得到了公开承认,而不是以前那样只是打着旗号。
正好姚姬三十八岁的生日就在六月底,虽然她不准备要大开寿宴,但一些旧臣女眷也送来了礼物,少数人甚至亲自登门祝贺。也许贵妃这个封号也是建文君送给她的一份大礼,可是这样的封号已经今非昔比,想当年建文君还在南京的时候,天下有多少女子为了这个封号可以不计代价,特别是已经身在宫廷的女子,包括姚姬,她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;可以如今它也就那样了,代表不了太多的东西。
前来祝寿的人中间,有个特别重要的人是周李氏,她是追随建文帝的大将周梦熊的妻子,与她同来辰州的还有次女周二娘。
那天姚姬在张宁面前提过两件事,一件是去拜见建文君,第二件就是关于联姻。追随建文帝的文臣最重要的人是郑洽,武臣只能排周梦熊了;这个周梦熊和当年在“靖难之役”中南征北战的名将相比默默无闻,没什么名声,但平安盛庸等建文大将早已战死或被害,剩下来在建文身边不离不弃的武将也就只有周梦熊等无名之辈了。他的名声比不上名将,但二十几年来在建文余臣中也算一个分量人物。
姚姬想通过联姻拉拢他们一家和建文余臣的关系,确立张宁在朱家皇室的地位,毕竟张宁二十几年是张家养子,不有意经营,很难真正得到人们的认可。因为周梦熊前阵子在军中,姚姬也听说他的次女知书达礼,所以才提及此事。
另一方面,姚姬认为收养她儿子的张家以前没有尽心,居然让他二十余岁还未成亲,在她看来这种事本来就是父母的责任。明代有法令,男子十五从速成亲生子,张宁快二十五岁了还未成家,这也是姚姬本来就打算办的事,正好时机到来,她对此事是很上心的。无论如何,她不能让自己的儿子那么大不成家,沦为别家笑柄。
她向张宁提及此事时,张宁也没有任何不满,这样的态度让姚姬很满意。
和一个见都没见过的女人结婚,说实话张宁心里多少有点抵触,谁知道对方长相如何、性格如何?虽说提到外表太肤浅,但他觉得无论男女总有自己的审美观,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、谁也不想和一个不喜欢的类型朝夕相处。他听说是周梦熊的女儿,就想起了周梦熊那络腮大胡子……
在官署碰到桃花仙子,她也听说了联姻的事,看起来很失落的样子,抽空嘀咕了一句:“当年先父也是建文君亲点的榜眼。”
张宁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应,就没有搭理她。她又说道:“果然女子还是待在家里好,抛头露面在外头无论多厉害,一样得不到人们的承认……可怜方姐姐对你一片情意,你们连声招呼都没打。”
“晚上我就去见顾春寒。”张宁忙道。
他心里明白得很,什么跑江湖的桃花仙子、南京“旧院”呆过的顾春寒这样的人,是绝对不可能公然娶进皇室的,哪怕建文帝已经沦落到躲在深山寺庙了,世俗的规则仍然十分有效。
他也从来没想过要上演为了爱情的脱俗闹剧,说到底婚姻也就那么回事,看开就好了。作为有出身的人,最好的选择无法是联姻,普通的人也差不多,古今都在延续。想当初在几百年后的生活,有过相亲的经历,女子无非先问问工作收入,见见人、然后去家里看看物质条件等等,不过如此罢了。
既然姚姬说和周梦熊家联姻好,那为什么要拒绝?将来有了家庭,就有了丈夫和父亲的身份,有家有室的人在正事上更容易得到人们的信任。现在他只希望周梦熊生的女儿别太难看就好了,既然娶进门来,不能太冷落别人,至少要让妻子尽责任为朱三家添香火。
“周二娘有什么好的……”桃花仙子看起来比张宁本人还不满。
张宁听罢忽然想起什么,忙问:“莫非你见过她?”
桃花仙子点点头道:“几年前见过一次面,她倒真是等的,这么大了还没嫁出去。”
张宁想用委婉的话来打探一下相貌,没办法他一个年轻男子总是看重女人的外表的,但想了想还是直接问:”长什么样?“
“也就那样,看着就不顺眼。”桃花仙子也是一点伪装都没有,“只记得眼睛不大,说话冷冰冰的很不好相处,几年过去了,可能更丑,哪有女子越长越好看的,不都小娘子漂亮么?”
“只要五官还算端正就好了,娶妻还是应该注重品行和修养,端正贤惠为上,是否美貌倒是其次。”张宁忍不住失落地说道。
想来从男人嘴里亲自说出这句话,真是假得不能再假了。
不过还好,张宁现在压力很大,对于家里的私事也不是十分计较。如果不久的将来在战场上战败,一夜回到解放前什么都失去了,谁还顾得上老婆漂亮不漂亮这等事?
几天后姚姬就派人来朱雀军官署叫张宁去“贵妃园”请安,这倒奇怪了,张宁平时去问安都是靠自觉,这回姚姬主动要求恐怕有别的事。果然送信的侍从提醒他道:“周将军的家眷也在,夫人让你换身体面的衣裳再去。”
张宁一听就恍然大悟,心说既然是相亲总得先见见面,这不一个道理么。哪怕在古代,父母之命也不是真的要洞房才见第一次面,当
正好姚姬三十八岁的生日就在六月底,虽然她不准备要大开寿宴,但一些旧臣女眷也送来了礼物,少数人甚至亲自登门祝贺。也许贵妃这个封号也是建文君送给她的一份大礼,可是这样的封号已经今非昔比,想当年建文君还在南京的时候,天下有多少女子为了这个封号可以不计代价,特别是已经身在宫廷的女子,包括姚姬,她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;可以如今它也就那样了,代表不了太多的东西。
前来祝寿的人中间,有个特别重要的人是周李氏,她是追随建文帝的大将周梦熊的妻子,与她同来辰州的还有次女周二娘。
那天姚姬在张宁面前提过两件事,一件是去拜见建文君,第二件就是关于联姻。追随建文帝的文臣最重要的人是郑洽,武臣只能排周梦熊了;这个周梦熊和当年在“靖难之役”中南征北战的名将相比默默无闻,没什么名声,但平安盛庸等建文大将早已战死或被害,剩下来在建文身边不离不弃的武将也就只有周梦熊等无名之辈了。他的名声比不上名将,但二十几年来在建文余臣中也算一个分量人物。
姚姬想通过联姻拉拢他们一家和建文余臣的关系,确立张宁在朱家皇室的地位,毕竟张宁二十几年是张家养子,不有意经营,很难真正得到人们的认可。因为周梦熊前阵子在军中,姚姬也听说他的次女知书达礼,所以才提及此事。
另一方面,姚姬认为收养她儿子的张家以前没有尽心,居然让他二十余岁还未成亲,在她看来这种事本来就是父母的责任。明代有法令,男子十五从速成亲生子,张宁快二十五岁了还未成家,这也是姚姬本来就打算办的事,正好时机到来,她对此事是很上心的。无论如何,她不能让自己的儿子那么大不成家,沦为别家笑柄。
她向张宁提及此事时,张宁也没有任何不满,这样的态度让姚姬很满意。
和一个见都没见过的女人结婚,说实话张宁心里多少有点抵触,谁知道对方长相如何、性格如何?虽说提到外表太肤浅,但他觉得无论男女总有自己的审美观,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、谁也不想和一个不喜欢的类型朝夕相处。他听说是周梦熊的女儿,就想起了周梦熊那络腮大胡子……
在官署碰到桃花仙子,她也听说了联姻的事,看起来很失落的样子,抽空嘀咕了一句:“当年先父也是建文君亲点的榜眼。”
张宁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应,就没有搭理她。她又说道:“果然女子还是待在家里好,抛头露面在外头无论多厉害,一样得不到人们的承认……可怜方姐姐对你一片情意,你们连声招呼都没打。”
“晚上我就去见顾春寒。”张宁忙道。
他心里明白得很,什么跑江湖的桃花仙子、南京“旧院”呆过的顾春寒这样的人,是绝对不可能公然娶进皇室的,哪怕建文帝已经沦落到躲在深山寺庙了,世俗的规则仍然十分有效。
他也从来没想过要上演为了爱情的脱俗闹剧,说到底婚姻也就那么回事,看开就好了。作为有出身的人,最好的选择无法是联姻,普通的人也差不多,古今都在延续。想当初在几百年后的生活,有过相亲的经历,女子无非先问问工作收入,见见人、然后去家里看看物质条件等等,不过如此罢了。
既然姚姬说和周梦熊家联姻好,那为什么要拒绝?将来有了家庭,就有了丈夫和父亲的身份,有家有室的人在正事上更容易得到人们的信任。现在他只希望周梦熊生的女儿别太难看就好了,既然娶进门来,不能太冷落别人,至少要让妻子尽责任为朱三家添香火。
“周二娘有什么好的……”桃花仙子看起来比张宁本人还不满。
张宁听罢忽然想起什么,忙问:“莫非你见过她?”
桃花仙子点点头道:“几年前见过一次面,她倒真是等的,这么大了还没嫁出去。”
张宁想用委婉的话来打探一下相貌,没办法他一个年轻男子总是看重女人的外表的,但想了想还是直接问:”长什么样?“
“也就那样,看着就不顺眼。”桃花仙子也是一点伪装都没有,“只记得眼睛不大,说话冷冰冰的很不好相处,几年过去了,可能更丑,哪有女子越长越好看的,不都小娘子漂亮么?”
“只要五官还算端正就好了,娶妻还是应该注重品行和修养,端正贤惠为上,是否美貌倒是其次。”张宁忍不住失落地说道。
想来从男人嘴里亲自说出这句话,真是假得不能再假了。
不过还好,张宁现在压力很大,对于家里的私事也不是十分计较。如果不久的将来在战场上战败,一夜回到解放前什么都失去了,谁还顾得上老婆漂亮不漂亮这等事?
几天后姚姬就派人来朱雀军官署叫张宁去“贵妃园”请安,这倒奇怪了,张宁平时去问安都是靠自觉,这回姚姬主动要求恐怕有别的事。果然送信的侍从提醒他道:“周将军的家眷也在,夫人让你换身体面的衣裳再去。”
张宁一听就恍然大悟,心说既然是相亲总得先见见面,这不一个道理么。哪怕在古代,父母之命也不是真的要洞房才见第一次面,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