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,连个大概都没有。战争的气息再次浓烈起来,那么朱恒的书信提出改组参议部的建议就只能搁浅了。
另一份来自建文党的咨文里,有关于朝廷此次调动的情报,比较详尽一点。据说从扬州过来的这股京营人马是神机营中军和左掖二军,由此可以通过情报估算兵力:神机营下编中军、左掖、右掖、左哨、右哨五军,中军独掌四司,其他各军各掌三司,情报上西进的二军就是七司;而神机营总共战兵约六万人(不含五千下营马兵团),按比例粗略估算兵力应在两万五千以上。
不过来自建文党的情报可靠度未知,而己方密探只能凭借眼睛看到东西没有确定情报。目前能确定的事就是京营已经调兵朝湖广来了,到了黄州府。
他们是要就近在黄州意图渡江进击比较薄弱的九江府,还是继续西进到荆州对付朱雀军,暂时都不清楚。京师三大营的人马已经靠近湖广,让张宁不得不分外重视。
大明朝三大营,初设于洪武年间,完善于永乐时期。目前这支军队是永乐大帝南征北战留下的精锐中的精锐,此时的京营完全不同后期,它比目前的九边军队还要有战斗力,连蒙古骑兵也只有望风丧胆的份。完全可以说是大明整个帝国内最善战精锐的部队,恐怕放在全世界野战也是所向披靡的存在,因为当今世上还没有哪个王国能负担起一支战兵数量达二十万、装备精良、久经沙场、后勤充足的军队。
京营其实包括京师三大营和南京京营,但是南京京营已经起义响应汉王了。其战斗力也远远比不上京师三大营,所以勇猛如汉王的人才会丢了江淮,依靠长江不敢出线。
张宁决定尽快离开岳州,亲自前往武昌坐视事态发展,同时准备苦战。岳州目前有水军一营和常德营,主要还在洞庭湖上训练水军。水军第一营指挥使姚和尚,常德营指挥使姚二郎,父子俩在这地方。张宁一走,此地显然就是姚家父子说一不二。
不久前才有幕僚揶揄周梦雄权力过大,眼下姚家父子在岳州的势力也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张宁根本无法在这节骨眼上拿出有什么解决法子,只有这样了。他唯一做的就是叮嘱姚家父子,妥善经营岳州,谨防朝廷军将来以荆州为根基南渡;除此之外什么权力分配根本顾不上,与其坐等被朝廷军灭掉,不如便宜自家人。
数日后张宁就从岳州到了武昌,一队骑兵从城门飞奔而入,没有什么礼仪也无人迎接。因为上午他们距离武昌城还有近百里,下午就到武昌城了,没有给人预留准备的时间。
在参议部见到了朱恒等人,又有一新的情报。细作在夜间靠近神机营营地,潜伏至天明就近观察,看到神机营装备了大量新造的火器,与以往明军的火器大为不同,单兵火铳疑似火绳枪。
半年多以前朱雀军兵器局的机密就泄露了一部分,因为兵器局有人叛逃。以明朝的国力和成型的军火制造体系,半年多时间完全足够大批生产出来了。而且神机营本身就是专习火器的部队,战术传承自云南镇南王沐英,训练起来也相当简单,他们只需要熟悉怎么使用新装备的火器就可以了,没有用惯了笨重性能差的火门枪之后抗拒使用更好武器的兵。
因此张宁等人都觉得这个探报比较可信。他知道皇帝朱瞻基可不是傻子,下面一帮大臣更非昏庸之辈,得到了火绳枪之后,他们为什么不仿制装备?明朝统治者可不是信什么弓马骑射无敌的人,他们连传入中土的《几何》等东西都能迅速接受。
“目前这股人马从扬州出动时,原本的意图是援救武昌城,只是城破得太快,援救没来得及。”朱恒分析道,“人数估算是二万五千,不算少,但同样也是孤军。老臣不认为他们会径直渡江孤军作战。”
张宁点头道:“我赞成朱部堂的看法,不过攻陷武昌也有一段日子了,其援兵神机营在武昌失陷之后没有东撤,仍然进至黄州,定有其意图。”
他一面说一面走到参议部临时官署的墙边,观摩上面挂的一副大图。上书:大明帝国形势图。称谓却是有些怪异,因为在中国朝廷一般都不称自己是什么国,根本就无须有国的概念,除了中原王朝已知范围内都是“臣”、区别只在于别人愿意不愿意,皇帝只有一个,所以就无所谓有多少个国家了,只有多少番邦来朝的概念。
一张图上三个位置已经确定了参议部的方略,澧州、岳州、武昌。岳州和武昌都是张宁重点经营的要地,湖西岸的澧州是交给周梦雄,目前周梦雄正在准备率主力南进长沙。张宁的目光停留在澧州的地方思索着什么。
朱恒在一旁说道:“眼下只有按兵不动,先看看官军究竟作何打算。若是神机营之后还有兵马陆续西调,就说明朝廷的战略已经向西移,我们不幸成了首当其冲的靶子,汉王那边轻松了;若是只有神机营前来,它应该选一个地方部署作战,要进攻必须大量船只瞒不过咱们;要守应该去荆州,那里才是咱们最可能反击的地方。”
张宁回头道:“最好趁早寻机找一场小规模遭遇战,一试就知道神机营的战斗力,也能试出他们究竟装备了哪些火器,做到知己知彼。”
相比之下朱恒看重的是势,张宁却更关注武器的装备情况。
“隔江相望,要遭遇小战却是不易。”朱恒道,“还不如先设法广派细作探马去摸底细好,打探不到才到战阵上去试探。”
另一份来自建文党的咨文里,有关于朝廷此次调动的情报,比较详尽一点。据说从扬州过来的这股京营人马是神机营中军和左掖二军,由此可以通过情报估算兵力:神机营下编中军、左掖、右掖、左哨、右哨五军,中军独掌四司,其他各军各掌三司,情报上西进的二军就是七司;而神机营总共战兵约六万人(不含五千下营马兵团),按比例粗略估算兵力应在两万五千以上。
不过来自建文党的情报可靠度未知,而己方密探只能凭借眼睛看到东西没有确定情报。目前能确定的事就是京营已经调兵朝湖广来了,到了黄州府。
他们是要就近在黄州意图渡江进击比较薄弱的九江府,还是继续西进到荆州对付朱雀军,暂时都不清楚。京师三大营的人马已经靠近湖广,让张宁不得不分外重视。
大明朝三大营,初设于洪武年间,完善于永乐时期。目前这支军队是永乐大帝南征北战留下的精锐中的精锐,此时的京营完全不同后期,它比目前的九边军队还要有战斗力,连蒙古骑兵也只有望风丧胆的份。完全可以说是大明整个帝国内最善战精锐的部队,恐怕放在全世界野战也是所向披靡的存在,因为当今世上还没有哪个王国能负担起一支战兵数量达二十万、装备精良、久经沙场、后勤充足的军队。
京营其实包括京师三大营和南京京营,但是南京京营已经起义响应汉王了。其战斗力也远远比不上京师三大营,所以勇猛如汉王的人才会丢了江淮,依靠长江不敢出线。
张宁决定尽快离开岳州,亲自前往武昌坐视事态发展,同时准备苦战。岳州目前有水军一营和常德营,主要还在洞庭湖上训练水军。水军第一营指挥使姚和尚,常德营指挥使姚二郎,父子俩在这地方。张宁一走,此地显然就是姚家父子说一不二。
不久前才有幕僚揶揄周梦雄权力过大,眼下姚家父子在岳州的势力也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张宁根本无法在这节骨眼上拿出有什么解决法子,只有这样了。他唯一做的就是叮嘱姚家父子,妥善经营岳州,谨防朝廷军将来以荆州为根基南渡;除此之外什么权力分配根本顾不上,与其坐等被朝廷军灭掉,不如便宜自家人。
数日后张宁就从岳州到了武昌,一队骑兵从城门飞奔而入,没有什么礼仪也无人迎接。因为上午他们距离武昌城还有近百里,下午就到武昌城了,没有给人预留准备的时间。
在参议部见到了朱恒等人,又有一新的情报。细作在夜间靠近神机营营地,潜伏至天明就近观察,看到神机营装备了大量新造的火器,与以往明军的火器大为不同,单兵火铳疑似火绳枪。
半年多以前朱雀军兵器局的机密就泄露了一部分,因为兵器局有人叛逃。以明朝的国力和成型的军火制造体系,半年多时间完全足够大批生产出来了。而且神机营本身就是专习火器的部队,战术传承自云南镇南王沐英,训练起来也相当简单,他们只需要熟悉怎么使用新装备的火器就可以了,没有用惯了笨重性能差的火门枪之后抗拒使用更好武器的兵。
因此张宁等人都觉得这个探报比较可信。他知道皇帝朱瞻基可不是傻子,下面一帮大臣更非昏庸之辈,得到了火绳枪之后,他们为什么不仿制装备?明朝统治者可不是信什么弓马骑射无敌的人,他们连传入中土的《几何》等东西都能迅速接受。
“目前这股人马从扬州出动时,原本的意图是援救武昌城,只是城破得太快,援救没来得及。”朱恒分析道,“人数估算是二万五千,不算少,但同样也是孤军。老臣不认为他们会径直渡江孤军作战。”
张宁点头道:“我赞成朱部堂的看法,不过攻陷武昌也有一段日子了,其援兵神机营在武昌失陷之后没有东撤,仍然进至黄州,定有其意图。”
他一面说一面走到参议部临时官署的墙边,观摩上面挂的一副大图。上书:大明帝国形势图。称谓却是有些怪异,因为在中国朝廷一般都不称自己是什么国,根本就无须有国的概念,除了中原王朝已知范围内都是“臣”、区别只在于别人愿意不愿意,皇帝只有一个,所以就无所谓有多少个国家了,只有多少番邦来朝的概念。
一张图上三个位置已经确定了参议部的方略,澧州、岳州、武昌。岳州和武昌都是张宁重点经营的要地,湖西岸的澧州是交给周梦雄,目前周梦雄正在准备率主力南进长沙。张宁的目光停留在澧州的地方思索着什么。
朱恒在一旁说道:“眼下只有按兵不动,先看看官军究竟作何打算。若是神机营之后还有兵马陆续西调,就说明朝廷的战略已经向西移,我们不幸成了首当其冲的靶子,汉王那边轻松了;若是只有神机营前来,它应该选一个地方部署作战,要进攻必须大量船只瞒不过咱们;要守应该去荆州,那里才是咱们最可能反击的地方。”
张宁回头道:“最好趁早寻机找一场小规模遭遇战,一试就知道神机营的战斗力,也能试出他们究竟装备了哪些火器,做到知己知彼。”
相比之下朱恒看重的是势,张宁却更关注武器的装备情况。
“隔江相望,要遭遇小战却是不易。”朱恒道,“还不如先设法广派细作探马去摸底细好,打探不到才到战阵上去试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