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数量都在稳步提升,好些之前不服气的人现在纷纷竖起了大拇指。
萍花做新织布坊的坊主,众望所归。
但宁矩子还是要走一下程序。
仪式感是很重要的东西,现在打个好底子,以后会有更多的人为了被认可的感觉而努力奋发,奋勇争先。
他坐直身体,视线环顾四周。
“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开始提名新织坊的主管人选吧。”
“我个人提议萍花。”
矩子说话,在墨宗就是命令,而且萍花也的确适合,众人纷纷点头同意,
“那好。”
宁锯子笑得温和。
“秋婆婆,请你宣布新织坊的任命吧。”
于是,秋婆子站起身,当着众人的面展开一张红纸委任状,神情庄重。
“兹任命梅萍花,为九凌湖织坊主管!”
声音铿锵有力,听得萍花眼眶发红。她上前一步,无比虔诚地接过那张薄薄的纸,将它压在自己的心口处,感觉此生从未有过的光荣和满足!
十几年前那个在楼子里挣扎存活的小丫头,为了一块冷掉的馍而挨打受骂,亲娘都嫌弃的“丑坯”,从没想过有朝一日,还能用双手给自己挣出一条光鲜的生路!
听见秋婆婆念到自己的名字,萍花“扑通”一声双膝跪倒,给宁非磕了三个响头。
这头磕得猝不及防,宁非刚想站起来阻止,却见萍花小姐姐已经起身站好,面色如常,仿佛刚才没有任何事情发生。
“谢谢宗门看中,我梅萍花一定尽职尽责,管好新织坊!”
宁锯子看看周围,发现余下几人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,大家好像对于磕头这事的认可度很高,只有他一名锯子大惊小怪,显得不甚淡定。
行叭。
宁锯子摸了摸鼻子。
入乡随俗,看来他还是得早点习惯呢。
第146章
三日后,石沱坡石沱村,九凌湖织布坊第一次对外招工。
天还没亮,石沱村里就来了不少人。这村子全盛时期都没这么多人口,今天乌央乌央,竟然排起了长队。
来的大部分都是妇人小娘,也有一部分陪着过来的汉子,都被村口维持秩序的边军拦下,只容许女眷进入。
自从封大公子带兵拿下狮子口,石沱坡一带就变得十分安全。不但时不时就有黑甲军在附近巡逻,边军在附近也开垦了不少田地,人气开始变得兴旺。
今天过来都是军屯家眷,听家里的汉子说墨宗坞堡要招工,都想来碰碰运气。
有一说一,墨宗在戍边军屯中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。
以前就是穷,穷的穿不起裤子,但最近又是水泥又是火炕,眼见着墨宗兴旺起来,似乎和之前的传言完全不同了。
听在墨宗学农课的军屯说,那边吃的好,小娘子在布坊干活还给工钱,有些家里有闺女的就动了心思。别的不说,要是能在里面找个会手艺的墨宗弟子,闺女也算这辈子有了好归宿。
有些人是巴望着找女婿,有些人则是破釜沉舟,给自己求个活路。
比如老军屯家的琼枝,她是和村里王婶子、春鸯姐一起来的。她阿爷昨天晌午就去定安城复命,家里只剩妹妹桂枝,桂枝说要看家,不可能陪她一起来石沱村。
王婆的儿子前些年战死,家里只剩儿媳春鸯带着两个小孙孙,日子过得很辛苦。春鸯是个织布好手,平时织布贴补家用,这次来石沱村,也是想看看能不能多赚点银钱。
很快,墨宗的人就进了村子。婶子娘子们睁大了眼,发现竟然不都是些小娘子,里面有不少都和自己年纪差不多,甚至还有个满脸皱纹的老婆婆。
这织布坊……啥年龄的都收吗?
答案很快揭晓了。
“各位婶子姐妹,今日是我九凌湖织布坊第一次招工。”
萍花站在一处高坡上,对着下面的众人朗声说道。
“咱们这布坊和别处不一样,要操作机关,所以招工考核不合格的人不能进,这点提前和婶子姐妹说清楚。”
“考核合格,决定进我们布坊做工,我们会先拉到坞堡做个培训。若是能学会,将来会安排到九凌城里的作坊,我们宗门提供食宿,并按照工作量发给工钱,每月可回家休息一次。”
话说到这里,底下便有人发问了。
“那你们都要啥样的,年纪大的收不收?”
“收。”
萍花点头。
“只要你通过考核,能学会用我们的机关,我们都收,工钱是一样的。”
此话一出,人群立刻起了骚动。
原本以为墨宗只要小娘子,听说要先拉人去坞堡还觉得不踏实。结果人家说啥年纪的都要,若真有年纪大的婆娘也能通过,那想来是真没啥问题了。
于是,众人被分成了几个小组,按照顺序入场考核。
眼看着快要轮到自己,琼枝的心紧张得都要跳出嗓子。她不敢抬头,生怕别人发现她一只耳朵听不见声音。
亲事给了妹子,一旦墨宗的织布坊不收她,那她就真没有路了!
一旁的春鸯安慰她,只说她自己不承认,旁人一时半刻也发现
萍花做新织布坊的坊主,众望所归。
但宁矩子还是要走一下程序。
仪式感是很重要的东西,现在打个好底子,以后会有更多的人为了被认可的感觉而努力奋发,奋勇争先。
他坐直身体,视线环顾四周。
“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开始提名新织坊的主管人选吧。”
“我个人提议萍花。”
矩子说话,在墨宗就是命令,而且萍花也的确适合,众人纷纷点头同意,
“那好。”
宁锯子笑得温和。
“秋婆婆,请你宣布新织坊的任命吧。”
于是,秋婆子站起身,当着众人的面展开一张红纸委任状,神情庄重。
“兹任命梅萍花,为九凌湖织坊主管!”
声音铿锵有力,听得萍花眼眶发红。她上前一步,无比虔诚地接过那张薄薄的纸,将它压在自己的心口处,感觉此生从未有过的光荣和满足!
十几年前那个在楼子里挣扎存活的小丫头,为了一块冷掉的馍而挨打受骂,亲娘都嫌弃的“丑坯”,从没想过有朝一日,还能用双手给自己挣出一条光鲜的生路!
听见秋婆婆念到自己的名字,萍花“扑通”一声双膝跪倒,给宁非磕了三个响头。
这头磕得猝不及防,宁非刚想站起来阻止,却见萍花小姐姐已经起身站好,面色如常,仿佛刚才没有任何事情发生。
“谢谢宗门看中,我梅萍花一定尽职尽责,管好新织坊!”
宁锯子看看周围,发现余下几人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,大家好像对于磕头这事的认可度很高,只有他一名锯子大惊小怪,显得不甚淡定。
行叭。
宁锯子摸了摸鼻子。
入乡随俗,看来他还是得早点习惯呢。
第146章
三日后,石沱坡石沱村,九凌湖织布坊第一次对外招工。
天还没亮,石沱村里就来了不少人。这村子全盛时期都没这么多人口,今天乌央乌央,竟然排起了长队。
来的大部分都是妇人小娘,也有一部分陪着过来的汉子,都被村口维持秩序的边军拦下,只容许女眷进入。
自从封大公子带兵拿下狮子口,石沱坡一带就变得十分安全。不但时不时就有黑甲军在附近巡逻,边军在附近也开垦了不少田地,人气开始变得兴旺。
今天过来都是军屯家眷,听家里的汉子说墨宗坞堡要招工,都想来碰碰运气。
有一说一,墨宗在戍边军屯中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。
以前就是穷,穷的穿不起裤子,但最近又是水泥又是火炕,眼见着墨宗兴旺起来,似乎和之前的传言完全不同了。
听在墨宗学农课的军屯说,那边吃的好,小娘子在布坊干活还给工钱,有些家里有闺女的就动了心思。别的不说,要是能在里面找个会手艺的墨宗弟子,闺女也算这辈子有了好归宿。
有些人是巴望着找女婿,有些人则是破釜沉舟,给自己求个活路。
比如老军屯家的琼枝,她是和村里王婶子、春鸯姐一起来的。她阿爷昨天晌午就去定安城复命,家里只剩妹妹桂枝,桂枝说要看家,不可能陪她一起来石沱村。
王婆的儿子前些年战死,家里只剩儿媳春鸯带着两个小孙孙,日子过得很辛苦。春鸯是个织布好手,平时织布贴补家用,这次来石沱村,也是想看看能不能多赚点银钱。
很快,墨宗的人就进了村子。婶子娘子们睁大了眼,发现竟然不都是些小娘子,里面有不少都和自己年纪差不多,甚至还有个满脸皱纹的老婆婆。
这织布坊……啥年龄的都收吗?
答案很快揭晓了。
“各位婶子姐妹,今日是我九凌湖织布坊第一次招工。”
萍花站在一处高坡上,对着下面的众人朗声说道。
“咱们这布坊和别处不一样,要操作机关,所以招工考核不合格的人不能进,这点提前和婶子姐妹说清楚。”
“考核合格,决定进我们布坊做工,我们会先拉到坞堡做个培训。若是能学会,将来会安排到九凌城里的作坊,我们宗门提供食宿,并按照工作量发给工钱,每月可回家休息一次。”
话说到这里,底下便有人发问了。
“那你们都要啥样的,年纪大的收不收?”
“收。”
萍花点头。
“只要你通过考核,能学会用我们的机关,我们都收,工钱是一样的。”
此话一出,人群立刻起了骚动。
原本以为墨宗只要小娘子,听说要先拉人去坞堡还觉得不踏实。结果人家说啥年纪的都要,若真有年纪大的婆娘也能通过,那想来是真没啥问题了。
于是,众人被分成了几个小组,按照顺序入场考核。
眼看着快要轮到自己,琼枝的心紧张得都要跳出嗓子。她不敢抬头,生怕别人发现她一只耳朵听不见声音。
亲事给了妹子,一旦墨宗的织布坊不收她,那她就真没有路了!
一旁的春鸯安慰她,只说她自己不承认,旁人一时半刻也发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