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他不仅要求胜利,而且要打出气势来,在舆情上占据优势和主动权。战争本身并不是目的,目的是另一种高度上的需要。
当名将张辅之辈提出中肯的战争方略时,朱瞻基需要有自己更大的考虑,让那些英明的作战方略为自己服务,而不仅仅是听从名将们的建议只是怎么打赢一场战役。
朱瞻基翻阅着各部官员送上来的禀报,他的注意力几乎都关注着即将到来的淮安之战。但喝茶休息的间隙,轻松下来注意力分散,脑子里闪过一些纷乱的念头,其中就包括湖广那边平叛的事。
当初他是打算让兵部派人去督促,但王狗儿提出辰州被围,突然下旨撤军会招当地官民不满。朱瞻基顿时就认为王狗儿说得不错,便问他应该怎么去办;王狗儿提出派太监密见,不用说得太清楚也能达到效果,并推荐了人。
王狗儿这样的奴婢,真是越来越招人喜欢。可朱瞻基心里又不太信任这个太监,要是这么下去王狗儿在宦官中的权势会越来越大……在凤阳守陵的海涛,或许应该找个机会让他出来活动活动了;这个奴婢确实招人恨,但资历能力方面确是制衡王狗儿的人。
当初海涛一败涂地,以至于罪大恶极,皇帝却不杀他。这也是王狗儿一直没搞明白的事,更不明白这个“罪大恶极”的人怎么可能还有机会复起……
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寒
不久之后,二月初卢溪镇的六千官军主力整军向北撤离。此举让在湖广的各方势力都大惑不解。就比如一个人的仇人,在不远处的磨刀石上磨了半天的刀,彼此之间水火不容,明显仇人磨完刀是来杀人的,冲到半路却掉头走了……无论如何也会叫人诧异。
朱勇新的部署是:让龙头寺的官军接应辰州守城;六千主力向永定卫进发,威胁“乱党”的退路;岳州军从洞庭湖北进军,攻击澧州。为何要突然对苗人撤围?那天在中军大帐见到有宦官见过成国公的武将,私下里也在议论,可能是朝廷的意思。
……慈利县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,前几天才感觉春暖花开的时节到来,一下雨气温下降,好似又回到了料峭春寒之时。
春寒,张宁不由得想起了迎春的小黄花,又想起了方泠(顾春寒)。他的目光从图纸上表示永定卫的墨汁黑圈上挪开,向西移,可是在图上永定卫以西已是一片白纸,什么也没画。
现在不是想那些春花雪月之事的时候,他抬起头对签押房里忙碌的官吏说道:“派个人去兵器局催催,让马大鹏把最新的造炮进展写成文书报上来。”
就在这时,韦斌急匆匆地走了进来,走到张宁面前弯腰拜了拜,张宁见他神色异常,忙问:“何事?”韦斌沉声道:“探马来报,朱勇部离开了卢溪。”
张宁一听顿时心生不祥之感,他忙叫文君拿出标注了山川的详细地图,努力保持着镇定问道:“行军方向?”
“北。”韦斌简单地说了一个字。
“他们的目标是永定卫?难道是我们要复攻永定卫的消息泄露了?”张宁脱口道,回顾周围,作为参议部的签押房内的人不太可能泄露军机,连门口的侍卫都是凤霞山出来的早期士卒。他想了想又道,“或许是我们造炮的事暴露了目的,兵器作坊人多,又需要大量运送原料,试炮时更是震天响,确是没法保密。”
老徐、侯茂、汪昱等人都纷纷侧目,发觉了张宁这边有什么大事。
张宁又道:“韦千总,你马上去吩咐斥候队的人,时刻盯住朱勇部,尽量打探清楚他们确切要去哪里。”
韦斌道:“末将这就去办。”
出使回来的陈茂才已被张宁安排在参议部上直,这时他便站起来问张宁出了什么事,张宁把朱勇部的动向又简单说了一遍。陈茂才当即就说:“朱勇占据卢溪,战局对他大好,为何要放弃大好的局面北上?不说有望击败苗人叛军一万多人,就说解辰州之围也比增援永定卫重要得多,辰州多少人口,永定卫不过一个卫城有多少人口?这事应该不是朱勇自己愿意干的吧……他先到卢溪,再远道北上永定,这么远的距离,他还想故技重施断咱们的退路?等他来,咱们早回山里去了。”
“卢溪到永定卫说远也不远,不过两百多里路,虽考虑道路不好走,大军行军正常也不会超过十天。”张宁皱眉道。
陈茂才道:“十天也够咱们从容不迫走掉了。”
张宁沉默不语。他既不愿意放弃已经占领的地盘,又不看好回到永顺山区后的前景。
如果回去,以山区的人口经济规模,他根本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粮食,时间稍长军饷也是问题,养不起兵只有解散,然后一切化为乌有重新开始?第二个问题,朱勇为什么要突然从卢溪撤军,是战术改变,还是另有原因?
张宁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一张脸来……朱瞻基。他想象着朱瞻基当初打算去乐安平定汉王叛乱的场面,朱瞻基好像在说:以压倒的优势兵力,一举平定乐安!这个刚刚登基的新皇,绝对不是什么善主,给张宁的印象就是喜好以大欺小,以强击弱;所以他不会等到弱小的人变得强大那天才动手。
如果朱勇撤军转变方向,是朱瞻基的旨意,张宁对于撤入山区后的前景就十分不看好了。此事被朱瞻基关注后,他极可能会下旨朱勇节制各地的兵马,对永顺司东部山区进行清剿,赶尽杀绝、
当名将张辅之辈提出中肯的战争方略时,朱瞻基需要有自己更大的考虑,让那些英明的作战方略为自己服务,而不仅仅是听从名将们的建议只是怎么打赢一场战役。
朱瞻基翻阅着各部官员送上来的禀报,他的注意力几乎都关注着即将到来的淮安之战。但喝茶休息的间隙,轻松下来注意力分散,脑子里闪过一些纷乱的念头,其中就包括湖广那边平叛的事。
当初他是打算让兵部派人去督促,但王狗儿提出辰州被围,突然下旨撤军会招当地官民不满。朱瞻基顿时就认为王狗儿说得不错,便问他应该怎么去办;王狗儿提出派太监密见,不用说得太清楚也能达到效果,并推荐了人。
王狗儿这样的奴婢,真是越来越招人喜欢。可朱瞻基心里又不太信任这个太监,要是这么下去王狗儿在宦官中的权势会越来越大……在凤阳守陵的海涛,或许应该找个机会让他出来活动活动了;这个奴婢确实招人恨,但资历能力方面确是制衡王狗儿的人。
当初海涛一败涂地,以至于罪大恶极,皇帝却不杀他。这也是王狗儿一直没搞明白的事,更不明白这个“罪大恶极”的人怎么可能还有机会复起……
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寒
不久之后,二月初卢溪镇的六千官军主力整军向北撤离。此举让在湖广的各方势力都大惑不解。就比如一个人的仇人,在不远处的磨刀石上磨了半天的刀,彼此之间水火不容,明显仇人磨完刀是来杀人的,冲到半路却掉头走了……无论如何也会叫人诧异。
朱勇新的部署是:让龙头寺的官军接应辰州守城;六千主力向永定卫进发,威胁“乱党”的退路;岳州军从洞庭湖北进军,攻击澧州。为何要突然对苗人撤围?那天在中军大帐见到有宦官见过成国公的武将,私下里也在议论,可能是朝廷的意思。
……慈利县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,前几天才感觉春暖花开的时节到来,一下雨气温下降,好似又回到了料峭春寒之时。
春寒,张宁不由得想起了迎春的小黄花,又想起了方泠(顾春寒)。他的目光从图纸上表示永定卫的墨汁黑圈上挪开,向西移,可是在图上永定卫以西已是一片白纸,什么也没画。
现在不是想那些春花雪月之事的时候,他抬起头对签押房里忙碌的官吏说道:“派个人去兵器局催催,让马大鹏把最新的造炮进展写成文书报上来。”
就在这时,韦斌急匆匆地走了进来,走到张宁面前弯腰拜了拜,张宁见他神色异常,忙问:“何事?”韦斌沉声道:“探马来报,朱勇部离开了卢溪。”
张宁一听顿时心生不祥之感,他忙叫文君拿出标注了山川的详细地图,努力保持着镇定问道:“行军方向?”
“北。”韦斌简单地说了一个字。
“他们的目标是永定卫?难道是我们要复攻永定卫的消息泄露了?”张宁脱口道,回顾周围,作为参议部的签押房内的人不太可能泄露军机,连门口的侍卫都是凤霞山出来的早期士卒。他想了想又道,“或许是我们造炮的事暴露了目的,兵器作坊人多,又需要大量运送原料,试炮时更是震天响,确是没法保密。”
老徐、侯茂、汪昱等人都纷纷侧目,发觉了张宁这边有什么大事。
张宁又道:“韦千总,你马上去吩咐斥候队的人,时刻盯住朱勇部,尽量打探清楚他们确切要去哪里。”
韦斌道:“末将这就去办。”
出使回来的陈茂才已被张宁安排在参议部上直,这时他便站起来问张宁出了什么事,张宁把朱勇部的动向又简单说了一遍。陈茂才当即就说:“朱勇占据卢溪,战局对他大好,为何要放弃大好的局面北上?不说有望击败苗人叛军一万多人,就说解辰州之围也比增援永定卫重要得多,辰州多少人口,永定卫不过一个卫城有多少人口?这事应该不是朱勇自己愿意干的吧……他先到卢溪,再远道北上永定,这么远的距离,他还想故技重施断咱们的退路?等他来,咱们早回山里去了。”
“卢溪到永定卫说远也不远,不过两百多里路,虽考虑道路不好走,大军行军正常也不会超过十天。”张宁皱眉道。
陈茂才道:“十天也够咱们从容不迫走掉了。”
张宁沉默不语。他既不愿意放弃已经占领的地盘,又不看好回到永顺山区后的前景。
如果回去,以山区的人口经济规模,他根本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粮食,时间稍长军饷也是问题,养不起兵只有解散,然后一切化为乌有重新开始?第二个问题,朱勇为什么要突然从卢溪撤军,是战术改变,还是另有原因?
张宁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一张脸来……朱瞻基。他想象着朱瞻基当初打算去乐安平定汉王叛乱的场面,朱瞻基好像在说:以压倒的优势兵力,一举平定乐安!这个刚刚登基的新皇,绝对不是什么善主,给张宁的印象就是喜好以大欺小,以强击弱;所以他不会等到弱小的人变得强大那天才动手。
如果朱勇撤军转变方向,是朱瞻基的旨意,张宁对于撤入山区后的前景就十分不看好了。此事被朱瞻基关注后,他极可能会下旨朱勇节制各地的兵马,对永顺司东部山区进行清剿,赶尽杀绝、